沖鋒!挺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戰場
水母網4月26日訊(YMG全媒體記者 劉潔 鐘嘉琳 信召紅)4月21日下午,芝罘區朝陽街,原本用來占停車位的椅子、塑料筐等物品已被清理,部分商業網點門旁車位上的水桶等雜物也被清除。“現在路邊明顯整潔多了,希望這樣有秩序的狀態能長久保持下去。”芝罘區朝陽街一餐飲店工作人員說。
針對朝陽街、市府街公共停車位被私占現象,芝罘區向陽街道立即派出街道綜合行政執法中隊,對公共停車位上的路樁、雜物等予以清理。下一步社區網格員將加強巡查,做到還“位”于民,讓居民的生活更加方便。
不僅是芝罘區,在萊山區,黃海路街道后七夼小區活動大院的垃圾堆已消失不見。清泉寨點位,荒草枯枝、建筑廢料等垃圾已基本清理完。岱王山下,山體垃圾已完成清運,破敗的窩棚改造一新。針對衛生死角問題,萊山區黃海路街道高度重視、迅速整改,“馬上行動,以最快速度清理干凈!”黃海路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。
沖鋒!挺進全國文明典范城市創建戰場。連日來,芝罘區、萊山區、牟平區、高新區、開發區、蓬萊區、福山區緊盯短板弱項,快速行動、集中攻堅,立說立行、即知即改。
作為全國文明典范城市主戰場,芝罘區緊盯短板弱項問題,綜合運用“網格法”“徒步法”“掛圖法”“釘子法”四個工作法,做好快速解決問題和久久為功的有機結合文章,持續抓好常態化文明創建。芝罘區建立區級包保機制、責任區管理機制、依法創建機制、每周督導機制、第三方測評機制、365平臺督考機制、負面懲戒機制、全民參與機制、宣傳曝光機制、創建保障機制等十項保障機制。其中,區級包保機制方面,將12個街道劃分為12個戰區,每個戰區由一名區委常委掛帥“指揮長”,定期到戰區內巡查暗訪,第一時間掌握創建情況,并利用各類資源幫助解決重點難點問題。目前,芝罘區一方面集中力量在市容秩序上進行突破攻堅,制定《深化體制機制改革打造“干凈、整潔、靚麗”城市環境》的“1+21”系列文件,全面開展以“全域凈城”為主題的大清掃活動,打造干凈整潔、文明有序的城市環境。另一方面全面推行網格化管理。實施“強網工程”,精準劃分1216個基礎網格和513個專屬網格,將道路、街巷、小區等每個點位全部納入網格,確保全覆蓋、無盲區。實行“區街一體、融入下沉”全面幫促工作機制,健全“1+2+X+N”網格化治理工作體系,配強網格員隊伍,區街干部任街巷長,確保每個點位都有人管、管到位。建立社區反映問題閉環解決機制,形成問題發現-上報-研判-分派-解決-反饋的閉環管理。
開發區秉持“立明規矩、固牢責任,嚴肅法治、狠祛痼疾,點位突破、穩步鋪開”的基本原則,開展沿街專有公共區域、車輛停放秩序、弱電線纜規范三個領域的集中治理,推動形成規范、整潔、有序、長效的新秩序、新常態。推動建立沿街環境新秩序,規范設置沿街功能區,分批次開展治理行動,嚴厲依法糾治沉疴痼疾,聚焦長期影響城市容貌、干擾市場公平競爭的衛生臟亂、設施損壞、濫設牌匾,店外經營、店外擺放、圈占車位等違法行為,采取普法與處罰相結合的“累進式”執法,實行“不守規矩沿街經營業戶清單”制度,對列入“黑名單”的沿街商鋪采取媒體曝光+聯合執法懲戒。推動建立車輛停放新秩序,停車場(位)規范提升,開展配建停車場、室外收費停車場、政府公共停車場、路內限時停車位等各類停車場(位)規范治理,全面規范提升停車場的機非車位配比、環境衛生、設施設備、停放秩序等。建立弱電管線治理新規范,明確并強化各弱電管線產權單位對弱電管線的維修、養護、更新責任,規范新建線路進場程序、鋪設標準。
高新區集中力量解決環境衛生、物業治理、商圈秩序、舊改地塊、全民參與等方面創建瓶頸,實行“交辦即承辦”工作機制和“藍黃紅”三色任務管理,全面實行“六位一體”的督導舉措。成立10個專項工作提升組,配齊配強基層網格,在原有70余人社區網格員的基礎上,再招聘40人,確保基層創建工作專人專責。將全區135個點位分包至4名工委管委領導、15個責任單位、29個分管責任人、66個具體責任人。發動市民全面參與,著重開展“小手拉大手 共創文明城”“社區是我家 文明靠大家”“仙境海岸線 你我共守護”和“文明交通 安全出行”四個主題系列志愿服務活動,提高市民對創城的知曉率、參與率和支持率。實行工委管委領導和區直部門包保社區、行政村網格工作機制,將核心區8個社區、35個小區、21個行政村全部分包到4名工委管委領導和37個責任部門,他們每周到網格內巡查暗訪,現場辦公,實地督導,重點幫助包保網格查找和解決存在的問題,重點整治亂拉亂掛、亂停亂放、亂搭亂建等“臟亂差”問題,確保包保網格創建達標。
聚焦補齊短板弱項,牟平區合力突破攻堅,全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。市政設施方面,加快實施新城大街東西貫通、煙霞大街等14條道路及配套工程。分步實施總投資23.8億元的雨污分流、河道景觀環境提升等工程,逐步實現地下管網全貫通、地表水系全聯通、城區污水全治理。同時加大公廁建設力度,年內新建5座公廁。公共秩序方面,實施農貿市場退路進廳工程,推進4處農貿市場提升改造。加強城區39條道路執法巡查,全面取締馬路市場。開展“不文明養犬管理”專項整治,加大對遛狗不栓繩、糞便不清理等不文明行為的處罰力度。老舊小區方面,按照“改造一個、達標一個”的總體要求,實施總投資4.6億元的40個老舊小區改造和中心片區美好社區建設,惠及群眾約4000戶。交通秩序方面,加快城區公共停車場建設,新建4處停車場,著力解決“停車難”的問題。加強協同聯動,開展“校園周邊環境”綜合整治,營造文明和諧、秩序優良的育人環境。
福山區以“有短必補、補則必成”的信心和決心,直面短板弱項,突破城市發展制約瓶頸。針對市容環境、交通秩序、物業管理等長期困擾城市管理的焦點難點,組建十大專項提升工作組,卡實責任分工,制定問題清單,抓好整改落實。聚焦背街小巷、農貿市場等市容環境重點領域,依托網格劃分責任片區,按照“網格管理、嚴格履職、依法取締、長效鞏固”的原則,對馬路市場、流動攤點、占道經營等問題“地毯式”巡查,著力改善市容環境。以老舊小區改造為突破口,通過市場化方式推動老舊小區進駐物業服務,提升居民小區專業化物業服務覆蓋率,杜絕老舊小區前改后亂的問題。同時,福山區將創城工作與城市更新、網格化管理、市民素質提升緊密結合,著力解決制約城市發展的根源的問題。在城市空間布局、城市風貌塑造、重點片區開發、城市基礎設施完善、農貿市場提升、老舊小區改造等方面,下足“繡花”功夫,通過與國企央企開展合作等方式,籌措資金、下足功夫,不斷提升城市品質和形象。
街巷縱橫是蓬萊老城區特有的風貌,熙熙攘攘的“煙火氣”里,卻也潛藏著不少治理難題。蓬萊區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,將全區29條主次干道、53條背街小巷納入“街巷長制”管理。按照集中就近原則,將主次干道分成89段,由區直相關部門、相關文明單位安排主要負責人擔任“街長”,各個街道辦事處安排人員擔任53條背街小巷的“巷長”。“街巷長制”要求各街巷長以“知情、監督、處置”為主要職責,每天巡查責任路段不少于1次,對巡查發現的問題,通過“仙境E網通”和街巷長微信工作群,實時報送、轉辦,并積極與相關單位進行協調處置、跟進問題辦理情況。本著因地制宜、美觀簡識的原則,蓬萊區創新監督方式,在每條街巷適當位置設置統一的“街巷長公示牌”。公示牌將“亮相”街巷長姓名、電話、職責、街巷姓名、街巷界限等,公開接受社會監督,方便服務廣大市民。
萊山區堅持“城市品質提升”和“鄉村振興工程”兩條主線,攻難點、建機制、促常態,集中發力重點任務,一方面提高市容環境保潔標準,在確保不出現大體量垃圾的基礎上,重點對煙頭紙屑等微小垃圾進行清理。在做好主次干道衛生保潔的同時,重點對道路兩側綠化帶、城鄉結合部、農貿市場、背街小巷等區域進行集中攻堅,徹底清除衛生死角。另一方面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,進一步強化城市日常管理,加大執法力度頻次,重點整治違章停車、占道經營、不文明養犬以及校園周邊環境等四項問題,打造“精致精細精美”的城市品質。進一步強化社區物業管理,解決無物業管理小區正規物業入駐問題,完善物業準入退出標準,優化市民居住環境。